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新城实验小学 编辑:佚名
本学期广州市天河区汇景新城实验小学将美育、劳育融于一体,为孩子们特别开设了陶艺特色课程,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
追溯中国的陶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的产生与陶器的制作都表明了人类对“泥土”这种物质特性的发现。
对泥土的认识,是经过了它渗水溶化的特性、被捏塑的特性,到晒干或烘焙以后形制固定的特性,是材料的质变,是一种手脑并用、发挥创造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一、汇小“陶艺小作坊”
水与土的奇妙旅行,从一开始就唤起了孩子的好奇心,过程充满着未知和期待,等待着孩子用双手去探寻......
陶艺课程设置由易到难,讲求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孩子们从学习、了解陶艺的起源和发展开始。
孩子需要通过创造技法的学习,掌握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雕塑挖空法等基本方法和各种工具、模具的应用,进行大胆实践,最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
一团团泥土在他们手中旋转着,用手去感受泥巴的干与湿,软与硬,既是创作也是游戏。
原来底部大、高度低、泥条粗细一致的杯子比较牢固,不易坍塌。
陶艺课堂上孩子们专注、沉浸地投入创作,在摔泥、揉泥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和不易;在捏塑中探索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以陶育美,以陶育人
陶艺源于美学教育,但又不限于美育,透过陶艺作品,我们能体会到每一位孩子都是独特的。
拍、搓、揉、捏、点等手法大同小异,但孩子们对主题理解的不同,最终的作品也各有千秋,有着专属于自己的童趣之美。
他们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释放,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美育自然融在其中。
作为指尖的“劳动”,孩子通过眼、手、脑的协调制作过程,从朴素的泥巴中尝试去发现美,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予以实现。灵巧的双手敲打、揉搓等动作随心所欲地发挥劳动创造力。
我们并非要将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
尽管作品还很粗糙,但孩子们对艺术的理解不同,不可否认的是在孩子们的认知世界里,这些作品都是他们精心捏制、创作的艺术精品。
同时,陶艺制作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会遇到不同的“失败”和“翻车”,这个过程正是我们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契机,它将**我们的孩子如何直面挫折、从头再来。
招生详情可查看:
1.广州市天河区汇景新城实验小学小学部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