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瑞姆心理教育开设了「青少年专题」家庭治疗培训项目,通过一年系统深入培训,让学员从理论到实践,真正学会如何做家庭治疗。
一年学习,从初学到深入;国际水准,系统培训,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让学员从理论到实践,真正学会如何做家庭治疗。
★聚焦儿童及青少年,有效解决中国家庭典型临床问题
针对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家庭呈现出来的问题,设计了十二个主题。每个主题,均结合儿童及青少年常见问题,讲授临床治疗思路和工作经验。旨在帮助学员提高评估、观察能力,学会家庭访谈技巧,应用系统家庭治疗技术,为儿童和青少年及其家庭开展有效、有针对性的家庭治疗。
★完备的持续学习支持体系
1、案例现场访谈+访谈录像逐字逐句解读
真实还原家庭治疗现场访谈的“后台程序”和“逐步攻略”,突破“听完后虽然有感觉,但仍然不知道怎么做”的困局。
2、目标导向的整合式系统团体督导
运用督导的团体的资源,采用系统式督导思路,结合逐字稿、录像、家庭雕塑、外化、正念等多种技术,打磨和提高你的咨询访谈功力。
3、家庭治疗访谈话术打磨
通过逐字稿督导和访谈练习,帮学员精细打磨和提高自己的家庭治疗访谈话术,手把手帮你练习如何做家庭治疗。
4、完备的持续学习支持体系
除了每月2天地面集训外,在集训期间定期组织学员进行地面交流督导,真正做到浸泡式学习。
★师资,国际水准,中德教学模式
授课导师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家庭治疗组)助教、翻译组组长。
理论与练习相结合,督导与体验相结合,观摩与研讨相结合,孤立受训的模块被融会贯通式结合在一起,在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裨益于受训者的自我认识和个人成长。
★平台优势:为无个案学员提供实习机会;为优秀学员提供签约机会
上海德瑞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德瑞姆青少年中心)是面向社会、学校、企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危机干预的专业机构,是沪上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全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指定的“社会性心理咨询机构、心理科学普及推广示范基地,拥有经验丰富的实战咨询师团队,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12年,中心平台资源丰富,个案充足,求贤若渴。
培训结束后,中心可为部分学业优秀、理论扎实、但缺少个案经验的学员提供充足的实习个案,实习结束后,经考评合格者可与中心签约,成为德瑞姆青少年中心签约咨询师。
课程体系
首部分:落地培训共24天,12次落地培训,每次2天。每天1个主题。(注:落地课程培训方式为上午1.5h理论+1.5h练习,下午2h督导+1h练习讨论反馈
首次:学龄期及青少年家庭治疗工作基础
1.学龄期孩子及青少年心理特征及其家庭动力特征
2.学龄期及青少年家庭治疗纲要
第二次:儿童和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家庭治疗
3.抑郁障碍儿童及青少年的家庭特征:症状的功能
4.与抑郁障碍儿童及青少年的家庭工作:促进理解和情感流动
第三次: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家庭治疗
5.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及青少年的家庭特征:高情绪表达与纠缠
6.与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及青少年的家庭工作:促进分化与表达
第四次:厌学的家庭治疗(一)
7.厌学出现的多系统及家庭背景:家庭评估(上)
8.与有厌学孩子的家庭工作:探讨和处理三角关系
第五次:厌学的家庭治疗(二)
9.厌学出现的多系统及家庭背景:家庭评估(下)
10.与有厌学孩子的家庭工作:处理亲子沟通
第六次:厌学的家庭治疗(三)
11.与有厌学孩子的家庭工作:与父母的代际传承和派遣工作
12.与有厌学孩子的家庭工作:促进亲子二元沟通及依恋修复
第七次:“空心病”孩子的家庭评估与干预
13.“空心病”孩子的个体及家庭特征
14.变“空心”为“有心”:激发孩子的资源、目标和价值感
第八次:网络和游戏议题的家庭治疗
15.游戏对于孩子的意义,游戏成瘾产生的多系统和家庭背景
16.厌学及游戏成瘾的系统式干预
第九次:青少年心身障碍的家庭治疗
17.受心身障碍困扰的青少年的家庭动力学特征
18.如何与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工作
第十次:儿童青少年依恋创伤的家庭治疗
19.孩子依恋创伤及类型的评估
20.依恋修复的家庭治疗:陪伴、听到、接纳、资源与发展
第十一次:离异家庭的评估与干预
21.离异家庭面临的挑战及家庭关系特征
22.与离异家庭工作:激发资源、分化和个体发展
第十二次:重组家庭的评估与干预
23.重组家庭的关系特征和挑战:新的边界和融合
24.与重组家庭工作:激发夫妻连接和新的亲子关系建立
第二部分:家庭治疗团体督导:每月1次,持续12个月。(注:系统式目标取向督导。每月一次,平日晚上,每次1.5小时。)
督导特色
1、整个督导过程,导师始终关注、强调被督导学员的需要。
2、导师全程把控,利用团体动力和资源,从多角度帮助、支持被督导者。
3、在督导过程中,督导者不仅是传统督导角色,还扮演体验师的角色。他会运用必要的系统督导方法,比如家庭格盘、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协助受督导者提升自我认识,促进被督导者的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