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明校长妙趣横生的书法拓展课

来源: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      编辑:佚名

汉字书法,是中国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演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它在文人墨客的挥毫下,薪火相传。近日,中加枫华国际学校常务副校长、高中部明德璋校长,为A-level牛津实验班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有洞天的书法拓展课。

中加枫华书法拓展课.jpg

书法拓展课

明校长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且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他的书法拓展课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呢?

课程开始前,一则“校长的书法梦”的新闻报道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明德璋校长自幼研习书法,具有丰富的书法教育经验和书法造诣。他认为,保护好书法这一“国粹”,最重要的便是传承它。

他曾将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逐一挑选出来,写成硬笔书法,以活页的形式,供师生们传阅与临摹。并在2015年新春,将这本活页集结出版——《古诗词书法临摹与欣赏》。

课堂上,明校长向学生们展示了他的书法字帖——《古诗词书法临摹与欣赏》,更是拿出自己珍藏许久的字帖:《兰亭集序》、《古诗四帖》、《自叙帖》等,供学生们翻阅、欣赏。学生们有序地浏览这些名帖以及明校长的书法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牛津班的学生们大部分没学过书法,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到书法的魅力,明校长让学生们以“一人一词”形式抄写《劝学诗》,完成了一幅具有特色的作品。

虽然每个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但对学生们来说,这是开启书法大门的一把兴趣钥匙,更是专属于牛津班的一份美好回忆。

中加枫华书法拓展课2.jpg

学生感悟

我本来是学过书法,只可惜多时不写,那纸墨中的韵味也渐渐的,从心中淡去。踏入讲堂,却有什么好像与平日的课堂甚有不同。氛围,是氛围。空气中有着一种墨的香气,字的香气。我在台上再次拿起毛笔,是以前的那种感觉,但仿佛又有一种新的美在其中。我再次沉浸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这便是明校长想为我们带来的书法吧。

——傅同学

随着高山流水舒缓的歌曲,同学们进入教室开始了一节明校给我们上的书法拓展课。

对我来说,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并没有真正接触过书法。我曾经认为书法就是简简单单地用毛笔写字而已。但上完明校给我们上的书法拓展课,亲手摸了摸“上了年纪”的《兰亭集序》等书法书后,发现书法真的不是简简单单地用毛笔写字。

明校让我们班以一人一词的顺序抄写了《劝学诗》。我们班只有少部分人学习过书法,每个人的字体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这在毕业的时候,肯定会成为一个极其美好的回忆!最后,感谢明校带领我们进入书法的世界。

——谷同学

在明校长的书法课堂里,我领略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在此之前,我对书法的认识就是字写得好看,但这节课让我知道了书法是有生命的。

课堂上,我欣赏了很多明校的作品,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并发自内心的感叹:“明校是一位书法大师!”

经过这节课,我对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明校长带领我们摸索到了书法艺术的大门,但这只是开始。

——卢同学

明校长表示,书法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既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又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明校长作品.jpg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明校长作品

枫华牛津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学生们在接受国际教育的同时,更应该亲近中国传统文化,使他们具备应对全球化挑战和适应全球化**的素养和能力,成长为具有文化自信、国际视野的全球化人才。

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在给明校长《古诗词书法临摹与欣赏》一书的序言中所说:“文化是民族的根,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书法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青少年学生从小学习书法,一辈子受益不尽。因为不仅是掌握汉字点画、结构、章法等技艺,更能陶冶情操,克服浮躁,磨砺意志,培养艺术审美情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竖立追求真、善、美的目标。”

枫华国学教育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坚持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在为学生提供纯正国际教育的基础上,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开拓国际视野的同时,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精髓,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今后,牛津实验班还会开展不同主题的人文讲座,为学生的人生打下深深的民族烙印,让他们满怀自信与世界同龄人共舞!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