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 编辑:佚名
人生没有固定的答案,是成长的选择和自我探索的过程。
而母校就像灯塔,像港湾。
每每驻足,回望,她的心中就会有无限的温暖,想起在枫华学习生活的那段青葱岁月……
——忆母校
她,于2006年从中加枫华国际学校毕业,进入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SFU)商学院就读工商管理专业。
她,在大学毕业后,在加拿大积累了6年丰富的上市公司及私企**经验。
她,在出国后的第十个年头,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先后进入了四大会计事务所和知名民企**。
她,就是中加枫华国际学校“元老级”优秀毕业生Amy。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留学故事。
充满挑战,没有退路
在枫华,开启全新的学习模式
在苏州,系统化的国际教育发展历史并不长,别看如今各种国际学校(及项目)数量已经突破70大关。其实,从1994年**所国际学校建成到现在,不过刚刚走过了27个年头。
2003年,中加枫华国际学校落成,成为全华东第1所加拿大国际学校,也是全省范围内开展国际教育资历最老的学校之一。
2006年申请留学加拿大的Amy,既是枫华学校的首届毕业生,也是苏城系统化教育下的“元老级”留学生。
回想17年前选择枫华母校的心路历程,Amy娓娓道来:
“小学到初中阶段,我上的都是实验学校。面临高中的择校,要么是走常规的高考路,争取脱颖而出;要么就得另辟蹊径,走国际教育、海外留学道路。哪条路都不会轻松,甚至走出国门去留学要经历更多考验,但同时也更能拓宽自己的视野。
对于从小就爱挑战新事物的我来说,国际学校充满了新鲜感。当时苏州的国际学校还很少,了解到枫华在招生,我就非常想去试试。也是那几年,祖国的整体发展都在加紧步伐与国际接轨,各行各业国际化拓展势不可挡。
所以,经过慎重的考虑,我决定进入枫华学校学习。希望从这里走出去,开启新的人生模式。”
在枫华,面对崭新的教育模式,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Amy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但她心里清楚,在国际学校学习只是她迈出的**步,要顺利进入囯外知名大学深造,除了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外,还有许多挑战。
怎样更合理地规划好下一步的学习内容?
课余时间还应该汲取哪些知识?
如何才能通过努力达到梦校的门槛?
……
所以,在枫华的三年时光,她都不曾松懈。
除了**每门学科都取得尤为优异的成绩之外,Amy还积极地参与校内外的各类活动,做课题、做演讲,毫不怯场地跟外教沟通交流……
在高中阶段,Amy就掌握了加拿大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知识,她骄傲地说:“除了课本知识外,不管是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是独立思考能力等,都在这期间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这些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受益一生。”
三年的耕耘和收获,终于凝结在与加拿大同步的毕业考试中,Amy看到了她梦寐以求的那片天空。
在毕业典礼上,她以学生代表的身份用一场中英文双语演讲,为自己的高中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
新的选择,新的起点
开启加拿大留学之路
回忆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过程,她坦言自己也曾有过纠结:“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好像对生物学科更感兴趣。但作为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去海外攻读生物学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在纠结之中,Amy听取了外教和升学老师的指导,参考了父母的意见,最终选择的是西蒙菲莎大学的商学院:“当时金融领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而西蒙菲莎又是加拿大综合大学中排名首位的学府,对我有不可抵抗的吸引力。”
西蒙菲莎大学位于繁华的港口城市温哥华。
在高中夏令营活动时,Amy曾在这座美丽的国际大都市有过短期交流考察的经历,体验过一段温馨的Homestay生活:“温哥华有着宜人的气候,便捷的交通,旖旎的风景……同时又是整个加拿大与祖国最方便、最紧密的城市之一,所以我更坚定地选择了西蒙菲莎。”
而真正远赴加拿大求学后,Amy发现还有另一个挑战等着她——与亲人朋友的交流阻碍很大:“当时基本上是通过MSN和邮件来交流,打都需要买卡,成本高不说,还非常不方便,不像现在只要有网络,想谁都很方便。”
说着,Amy回顾起了在枫华的日子:“在枫华的日子就是出国前非常棒的一段适应期。记得自我们入校起,学校就有意让大家逐步‘脱离’父母温暖的臂弯。从最开始每天见面,慢慢到每周见父母一次,再到半个月一见甚至更久……同时因为住宿在校,不会再有父母时时刻刻的监督和陪伴,大家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学习上也更加自觉。”
自律,是Amy在高中期间收获到最宝贵的财富。
她说,在充斥诱惑的异国他乡上大学,不曾见识过的新鲜人、新鲜事很多,但自己时刻绷着一根弦,不会像从笼子里挣脱出来的鸟儿一样“放飞自我”。
毕业以后,Amy顺利入职加拿大上市公司。一边**一边学习的她很快便获得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而后,在五年的**历练之下,她已然成为了具备丰富行业经验,能在上市公司财务部门独当一面的行业佼佼者。
十年之后选择回国,脚下的“弯路”不会白走
**稳定,收入可观,生活安逸。Amy在美丽的加拿大过着早九晚五,很多人向往又羡慕的生活。
可就在一切都已步入正轨时,她又选择了回国。
“也许我本身就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总感觉自己的潜能还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馈故土,本就是我远赴海外求学的初衷。更何况,父母双亲也需要陪伴,所以我选择了回来。”Amy说。
回国,意味着又一次改变生活方式,从已经适应的环境中抽身,重新来过。
面对国内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Amy发现金融行业、财务管理的行业环境急需国际性人才,她欣喜地发现,自己搭上了祖国发展的这班快车。
回来以后,Amy花了半年时间游历祖国河山。而后全身心地去了解,调整,改变。半年后,她顺利入职四大会计事务所。
在一次次的选择中,Amy比从前更清晰地感受到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环境对自己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她陌生地应对那些别人司空见惯的职场文化时,
当同事们谈论着十年间她不了解却格外流行的影视剧作和娱乐方式时,
当话题转到大学生活和成长经历,她也很少能和大家有共鸣时……
越是前行,越能明白每一段旅程都没有白白经历。她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寻找,在寻找中实现自我价值。
现在,Amy利用业余时间又回到了校园,攻读国内知名学府的MBA项目。
严于律己的她,长年累月专注进步的她,坚持不断读书学习的她,对自己提出要求:希望有朝一日有幸成为回馈社会的有用之人。
致亲爱的母校枫华
采访的过程中,让人很意外的是,Amy对十几年前在母校枫华学习生活的印象非常深刻,还与我们分享了曾经在Drama(戏剧)课堂上的趣事。
在课堂用石膏粉敷脸制作面具,然后随意作画,围坐在教室里表演和阐释自己的设计。
“记忆非常深刻的原因是,当时我和另一位同学,两个女生,表演了穿越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上台之前我们都特别紧张,担心冷场。但当我们蹦出一连串英语的古文时,全场都鼓掌了,给了我们极大的肯定。而且不只我们,几乎每位同学展现的表演形式和作品内涵都非常新颖有趣,且受欢迎。现在想来,枫华从很多年前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了,对于每一个学生未来踏入职场都有莫大的帮助。”回忆那时的青葱快乐,Amy打开了话匣子。
对枫华的老师们,Amy更是赞不绝口:“枫华的每一位老师都让我记忆深刻,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教学模式,也有着相同的对学生的善良和关怀。”
Amy娓娓道来,在加拿大感到最孤独的时候,总有枫华老师的温暖陪伴:“比如我们当时的一位老师,Mr.Sauer,在大家毕业以后,每逢中国佳节,都会收到他发送的问候短信;只要到了我们留学的城市,他想方设法也要跟我们聚聚。光是在温哥华,Sauer夫妇就至少和我们见了三四次面,并给予我们一些生活上的建议,和我们分享趣事。身在异国他乡,能够体会到来自母校的关怀和陪伴,感慨万千。”
在采访的最后,Amy也向母校表达了最衷心的祝愿:“虽然走出校门许多年,但每每回想起过去的学习生涯,我都发自内心地感激母校枫华。感谢激励我汲取知识,更在成长中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衷心祝愿母校能够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莘莘学子;也祝愿学弟学妹们,活出潇洒、活出灿烂。”
我们也祝愿Amy,生活畅快,一切顺利!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