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想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集,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也很重要,上海品思国际艺术教育的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作品集辅导老师的选择依据,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来看看。
优越的教学能力
导师拥有好的专业背景,确实能说明导师是高质量的行业人才。无论是丰富的经验,还是撑起了一个个成功项目的真实战绩,又或是多年积累下的资源,这些都让我们无法忽视,每一点也都在证明,他作为一个设计师/艺术家,确实很有能力,并且能力不凡。
不过,即使如此,也不能证明这位艺术家/设计师,就是高质量的教育人才,至少这两者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想要进入艺术留学作品集行业,成为专业导师,也需要进一步考察。拥有高项目产出能力,并不一定教学就好;是某一领域的奇才,不代表他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他可能很善于处理艺术/设计作品与自己的关系,不代表他同样擅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毕竟,不是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师都拥有语言天赋,当然也不是所有艺术家在沟通上都有障碍。对于其中一部分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说,他们更擅长用“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结合具体的主题,用材料和艺术表达将想法具象化。
艺术家/设计师的思维是独特的,有时候甚至独特到令人感到怪异,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大多不愿意束缚自己的情感与表达,这样的思维与情感可以为艺术创作带来无限的可能。对于艺术家/设计师来说,创作想象,以及具象的作品,才是更重要的“语言”。
这样的艺术家通常被认为,是不具备优秀共情能力的,相较于换位思考,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向别人传递自己的想法。很难以导师的身份,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通过“教授引导”这种行为,帮助没有成熟设计经验的孩子们,获得知识。
个人优质资源
导师的个人资源,确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对机构,还是对学生个人,都是一种“福利”。导师的加入,帮助机构拓宽了自己的资源,从而为学生对接到更丰富的平台,提供优势机会。但是任何一家机构,在对接具体资源时,都是会有取舍的,哪些资源是能真正的落实到学生的;哪些可能不适合对接学生,但是适合做长期的机构品牌合作;哪些又适合做推广宣传的,都是不一样的。其中对接到学生的资源,尤其会慎重选择,因为这些资源有可能会出现“落差”。
如果导师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无法与学生匹配,也就是老师资源量级远超学生目前的能力范围,这种就会出现资源对接适得其反的情况。本科阶段,各大艺术院校都较重视学生的想法,艺术性表达,以及基础能力,这种落差就会特别明显。
院校招生官,是学生递交申请和作品集后,对学生进行审核的院校核心工作人员,他们来决定要招收哪位学生。以院校招生官的视角,在提交申请前,对作品集再次审核,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申请成功率。这样的资源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绝对的优势。
真正优秀的作品集培训导师能带给学生较大的优势是什么?
观念上:眼界格局&思维模式
丰富的从业经验,和高量级的成功案例,对于任何艺术家/设计师来说,都是一种能力的积累,每一次成功案例的实现,都是一次个人的提升。
一个真实的项目案例,和一个能起到真正影响意义的成功案例,它们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将一个案例落地,只要你去做,基本都能获得结果;但是不仅要落地,还有对项目对象产生影响,做到成功,就需要艺术家/设计师的高质量综合能力了。
比如在一个针对具体品牌的设计方案中,可能就需要他们拥有敏锐的品牌分析能力,定位品牌需求,之后以前瞻性的眼光,结合行业整体的动态,知道如何基于行业大环境的语境,前瞻性的表达较好的想法,来做出品牌设计。
在思维上,能天马行空又能脚踏实地,可以做自由发挥的实验创作,更能在条条框框的需求限制下,将好的想法,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落地。而这也是很多“校园型导师”的弊端。
能力上:实践经验&基于整体行业趋势进行的引导教学
能为整个艺术设计行业带来趋势性的引导,或者做出成功的案例,首先需要设计师本人对行业现状清晰的认知,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预估,甚至启发。在具体的案例中,可能就需要设计师擅于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选择材料,表达形式。
这样的实践经验是基础,基于整个行业趋势,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提升。带给学生的不是只着眼于offer,或者当下艺术留学申请的教学,还有对学生未来能力负责的态度。比如学生在入校前就拥有能以高质量的综合能力,衔接海外学习的实力;以及对未来发展进行规划的能力,这些都是大牛导师能为学生带来的优势。
另一方面,即使大牛导师能为学生带来这些优势,但也并不代表,只有大牛导师能为学生带来这些。很多看起来“资历平平”的导师,在教学上,可能反而更出众,这就又需要提到我们前面所说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了。
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只他们的申请院校和专业不同,每个人的性格和个人情况,更是千差万别。不同于学校的大班授课模式,老师无法照顾每位学生,给出针对性的建议;艺术留学作品集辅导机构,通常是一对一,多对一的辅导教学,老师不仅要照顾每一位学生,更要根据他们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启发性的引导。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集培训导师呢?
很多学生或家长对艺术导师较大的误区,就是注重导师的个人经历,将全部的目光都集中在导师个人的背景上。但是评判一位导师真实能力的,不只有他作为一个独立艺术家或设计师的综合创作能力,还有他作为一名导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个人经历固然重要,导师作为指导者,确实要有一定高度的艺术设计行业认可度,但是,只这一个维度优秀,是不能可以带好学生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导师是否擅于和学生相处,能不能带好学生。
比如在大家走访机构时,就可以看看这个导师带过多少学生,这些学生的申请结果怎么样,因为大部分机构的前期试听课导师,都是“随机”的,因为对于机构来说,只是和学生的初步接触,很难一次就摸清学生的性格和情况,因此互相都需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