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学一直备受世界瞩目,近日,来自英国的数十名中小学的教师来到上海进行为期两周的数学交流活动,深入了解上海数学教育,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心中的“上海模式”吧。
上海数学教育走向世界一、小步走带来高效率
英国国家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小学部主任——黛比·摩根,作为多次参与中英数学交流的英方代表之一。对她而言,上海数学给她较大的感受是小步走但高效率。这次来上海的两周,黛比再次巩固了"动脑筋"这个中文用词,因为正是在不同课堂中,她听到不同的上海老师反复提及。黛比认为“上海模式”中的小步走这种做法很开放,善于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上海数学教育走向世界二、上海数学教师爱反思,善于结合
英国国家卓越数学教学中心中学部主任——卡罗尔•奈斯认为英国数学教学较大困境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知识点比较零散。在她看来,上海老师的反思能力是非常优秀的,卡罗尔说:"他们的头脑里始终都有一根弦,就是要不断将教学中的难点和新的知识点结合、再结合,而这在英国教师的教学中很少看到。"
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实验中学陈亮老师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素因数分解是一个难点,当孩子在学习分数运算、幂的运算法则、因式分解、分式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的时候,他在教学中会不断引入素因数分解,以此强化孩子对这个难点的记忆、理解,较终实现触类旁通,提升数学素养。
上海数学教育走向世界三、优良传统通过教研发扬光大
在上海某小学经历了8个工作日教学的玛克辛•佩里曼认为,上海老师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就地取材的做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玛克辛也活学活用,她在向上海孩子讲授坐标概念时引入了围棋棋盘,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语言表述上的不便,课堂的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在源自中国的围棋棋盘上,孩子们对原本很抽象的坐标数学概念立刻心领神会。在玛克辛看来,“上海模式”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紧密是一个优良传统,上海学校里周期性、多主题、多层级的教研活动让这些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